十九年一度的陰陽交會
您有沒有遇過國曆、農曆生日同一天?一個人一輩子能有幾次這種機緣?答案應該不超過6次,有人可能一輩子都碰不到第2次。
世界上的曆法可以歸為三大類型:純陽曆只考慮地球的公轉週期,如世界通用的西曆;純陰曆只考慮月亮的公轉週期,例如回曆;陰陽曆則是兼顧地球和月亮的公轉週期,例如我們使用的農曆。陽曆的月和月相完全無關,陰曆的過年可能出現在任何季節,我們的陰陽曆則根據月相來訂出月份的週期,再配合根據地球公轉週期訂出的24節氣,安排閏月來調整陰陽曆之間的差距。因此有人把農曆稱為陰曆,這是不對的。
具體來說,陰曆一年有354天,陽曆一年有365天,閏年各加1天,一年就有11天的差距,三年約略相差一個月,這就是「三年一閏」的道理。但實際上,這只是籠統的說法,在春秋時代就已精算到19年7閏,原本將閏月安排在12月之後,司馬遷等人主修的太初曆,進而調整為「無中置閏」,不限定在年底安排閏月。
所謂「無中置閏」,簡單來說,先根據月球公轉週期定出每個月的起迄日期,再根據地球公轉週期訂出24節氣的日期,並將24節氣分為節氣和中氣兩類;然後將此兩組日期加以比對,若一個月之中只含節氣而不含中氣,就將該月訂為上個月的閏月。如此訂出來的閏月,也剛好符合19
年7閏的標準。
為什麼是19
年7閏呢?用現代最新的天文觀測結果來計算,月球的公轉週期是29.5305878天,地球的公轉週期是365.24219879天。19年每年12個月,總共228個月,若在這228個月之中插入7個閏月,合計是235個月;地球公轉19圈總計6939.601777天,月球公轉235圈總計6939.688133天,兩者只差了2小時4分21秒。因此,基本上19年就成為農曆和陽曆日期對應的循環週期。
從基準日 (例如個人生日)
算起,每19年有一次國曆、農曆同一天的可能,其餘各年則都不可能。所謂可能,有時因為農曆大小月或陽曆閏年的差別,會有1天(極少數是2天)的差距,錯過之後就得再等19年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