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台灣語言拼音對照簡表

國台語的音韻系統

 台語音節表

古今字音資訊管理系統(含TLPA練習程式)

第一單元練習與作業

一、台語的拼音

   台語的拼音,最早的是十九世紀末由西方傳教士所設計的羅馬字,即目前通稱的「教會羅馬字」或「白話字」。民國初年,教育部在制訂「國語注音符號」時,朱兆祥先生並仿照其例制訂了「閩南語注音符號」。中國大陸在制訂「漢語拼音方案」時,也制訂了「閩南方言拼音方案」。其後台灣語文學會以教會羅馬字為基礎,加以改良,並經教育部公布為「台灣語言拼音方案」(簡稱為TLPA)。近年較受矚目的又有所謂「通用拼音」與「改良式TLPA」。 而教育部推薦採用的則為95年10月14日公告的「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簡稱臺羅拼音。這些拼音系統的制訂,都有其考量因素。考量的重點、方向不同,所呈現出來的系統樣貌也就各具特色。  

  本課程對於這幾套重要的拼音系統的制訂原則,及其間的主要差異,詳加比較。以使學員了解其間的分合異同,分析其優劣得失,以便有所取捨,並能精確掌握不同系統的音符定義,以免囿於一家之言,造成溝通學習上的障礙。

     附錄的〈各種台灣語言拼音對照簡表〉,列舉幾種常見的台語拼音系統之間主要的差異,以便學員掌握其要點。〈國台語的音韻系統〉,則以台羅拼音為標準,列出台語普通腔及部分特殊腔的聲韻調系統,以便學員真正掌握拼音的用法,並與國語音韻略作比較。〈台語音節表〉則可進一步熟悉所有台語音節的拼音。至於〈古今字音資訊管理系統〉,則收錄了近兩萬筆國台客語注音和中古音,除了可作簡單的字音典查詢使用外,並提供 台羅拼音測試練習,以使學員熟悉台語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