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增廣昔時賢文 | |
千字文 | |
曹操•短歌行 | |
韋莊•金陵圖 | |
王維•渭城曲 | |
李白•將進酒 | |
閩南人有個傳統,平時說話,根據詞彙的來源與特性,文白讀音攙雜使用,有其一定準則;至於研讀古典詩文,則一律採用文讀音。故在熟習台語文讀之後,即可進一步探討古詩文研讀的課題。 如前所述,閩南語的連讀變調,遠較國語複雜;研讀古典詩文,除應切實掌握個別字音之外,也必須遵守一般的連讀變調規則。連讀變調,往往與句法結構有關,故不懂詩文含義、句法結構,即不能讀出準確語調。例如:「人生」二字,在「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句中,依照一般變調規則──「人」字讀變調而「生」字讀本調──;但在「人生一世,草生一春。」句中,則因「人」字是主語,而「生」字是其補語,故兩字均應讀本調。又如七言詩:「黃河遠上白雲間」,依一般變調規則分析,「黃河」、「遠上」、「白雲間」,三個詞組均只有末字
(河、上、間) 讀本調,前字(黃、遠、白、雲) 均應讀變調,但「月落烏啼霜滿天」則不然。由於「月、烏、霜」三字都是主語,「落、啼、滿天」則為其後續補語,故全句之中僅有「滿」字讀變調,其餘六字均讀本調。凡此都必須對語意結構及變調規律充分了解,才能精確掌握。 再就詩歌吟唱而言,虞書說:「詩言志,歌永言。」詩樂諧合一向是漢語詩歌的優良傳統。但在西風東漸之後,由於西方語言多半沒有聲調之別,自然不會考量語言聲調與音樂曲調的諧合問題;如此一來,便連帶影響到學習西樂的中國作曲家,也因而忽略了此一優良傳統。所幸在民間,仍然保留部份古道消息,以供有識之士發思古之幽情。本單元即對此一傳統略加闡述,期能喚起更多有志作曲者的關注,再創詩樂諧合的優美歌曲。 本單元附錄文件,均以台語普通腔文讀音附注臺羅拼音。〈昔時賢文〉和〈增廣昔時賢文〉收錄以往私塾廣為流傳的兩書全文,並分別收錄一段月球唱片公司和金安文教機構的有聲出版品以做示範。〈李商隱.夜雨寄北〉和〈李白.將進酒〉,除附上由金安出版社出版,黃湘雅小姐的朗讀錄音外,並附上陳宏先生編曲、李香薇小妹妹演唱的曲調,以便學員體會詩樂諧合之義,欣賞台語歌詩之美。〈李白•清平調〉則是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常務理事黃冠人教授在古詩吟唱評審之餘的即時清唱,方家天籟,彌足珍貴。〈赤璧賦〉和〈千字文〉則為版主嘗試以台語朗讀,聊以續鵰,敬請方家不吝賜教。 |
|
![]() |
![]() |